2018年10月15日,伴着十月凉爽的秋风,迎着清晨耀眼的朝阳,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显得格外夺目――我们迎来了2018年西安音乐学院第二届钢琴艺术节。
本届艺术节由西安音乐学院主办,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处、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承办,邀请到了但昭义、郭嘉特、李坚、李民、韦丹文、邹翔共六位著名钢琴教育家、演奏家进行为期一周的钢琴学术活动,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钢琴学术性盛会。


上午8:30分,艺术中心歌剧舞剧厅座无虚席,由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壮壮教授致简短开幕词。首先,他代表我院钢琴系对本次艺术节邀请到的各位专家教授、到场的各位来宾、各界友人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感谢。随后他指出,本届艺术节旨在开拓视野、增强交流、提升艺术修养、推动西部地区钢琴教育、科研、创新等事业发展、提升我院钢琴系的影响力。随后在李主任的带领下,到场嘉宾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副会长、前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李民教授,他以《钢琴演奏技法的技术要素与强度要素的关系》为题,为我们带来了第一场学术讲座,开启了本次艺术节的序幕。



讲座中,李民教授阐述了钢琴演奏与教学法的重要联系,以及在钢琴演奏中,技术要素与强度要素的辩证关系。他用幽默的比喻和直观的实例告诉我们,青年教师应当充分学习运用钢琴演奏与教学的多样化原则,掌握钢琴演奏技法的原则和要素。随后,他细致的讲解了演奏技法的基本要素、意义及教学训练方法,从奏法、支撑、挥动、触键、形态、牵制六个方面解释了在钢琴基础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一一做出了解答,并针对我国现阶段钢琴启蒙教育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给大家提供了建议。他的直观、深刻、一针见血的讲解引得大家频频点头、啧啧赞叹,现场掌声不断,学术氛围浓厚。在场师生无不受教于李民教授对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的专业程度和细致程度,整场讲座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让人受益匪浅,让我们对于钢琴的演奏技法有了比较系统明确的认识!


在中午的短暂休息后,下午2:30李民教授的公开课继续进行。首先上场的是钢琴系附中高一学生唐雨璇,演奏的曲目是《贝多芬奏鸣曲Op.31 Nr.1》第一乐章。李民教授从节奏、触键、乐句收尾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贝多芬这首作品。这首奏鸣曲的附点节奏和空拍是最大亮点,和弦充满力量感,不同音高位置带来的趣味变化,显得乐曲富有分明的棱角感。与附点节奏搭配的空拍同样具有贝多芬典型的内在张力,具有相当的的紧张度。从触键来说,贝多芬作品大多数要求演奏者使用手指尖的颗粒性、清晰度、准确性,而不像浪漫时期的某些乐句音色。在部分乐句开头或者结尾收束处要表现出古典主义应有的典雅的特征,通过改变触键方式来实现。比如把垂直式触键转变为手肘带动指尖向前推进的方法去弹奏,使音色出现延绵不绝的效果。


接下来演奏的是钢琴系附中高一学生李子轩,他为大家带来了耳熟能详的《阿贝格变奏曲》。李子轩同学用长气息的演奏方式弹奏长乐句是非常难得的,除此之外,李民教授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建议。在音质方面,手臂放松更容易发出透亮的音色,加上悠长气息的烘托,音乐将会更加流畅优美。在乐句方面,注意一定要保证乐句的完整性,做到有始有终,切不可匆忙收句而显得仓促,同时内心伴随音乐一并起伏,有序终止。

最后由钢琴系本科学生张亦迪演奏震撼人心的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李民老师强调勃拉姆斯的这首作品不同于其他技术性作品,相对来说更强调旋律线条,是技巧与音乐的结合。李民教授主要从技术层面讲解,第一,整首作品需要手指对音色音质有很强的控制力。第二,练习时要注意手臂技术的劳逸结合,既要放松手臂,又要尽力强调高声部旋律线条,形成乐句连接,而不是单个和弦的任意堆放。第三,密集八度音型的弹奏,除了可以把手肘作为轴心之外,还可以以手腕为轴心,手指上下摆动使声音更具弹性,更集中。第四,在双手交替时,协调双手交叉的动作,尤其要注重左手爆发力的练习。第五,对于颤音的演奏要平稳有起伏和有方向感,而不是一味的重复。第六,声音的整体状态应当保持到结束,一直是充满生机且积极向上的音色。

此次大师课中,李民教授根据每个作品不同的处理方式,从技术呈现与音乐表达两个大方面给予同学们适当的调整。李民教授授课语言风趣幽默,讲解深刻独到,迎来大家阵阵掌声,使在场学习的各位老师、学生和广大音乐爱好者都受益匪浅!(文字:陆小莉、朱艺璇、刘玉茹。摄影:马元兵。校对:郭瑞)